海是液態的夜
詩意經過了消磨與封存
留下來及手可觸的
只不過是一些感動不了人的感受
我們仍然/依舊無聲地描述著
海浪捲起抽走的那一片空
每一枚字在確定意義的同時 磨出刮痕
但它依舊安靜
它仍然是那個
乾淨 乾燥
保持沈默的那個什麼
比空無更容易留在心頭
œuvres présentées
展出作品
02
OÙ E
古睖.久古 LIN YU-TA
2015
松針、扁型自動筆芯、頭髮、花瓣、枯葉、枯枝、白砂、海苔
尺寸依場地而定
cheveux, fleur morte, feuille morte, aiguilles de pin, pierraille blanche,2B remplissages automatiques
Dimensions variables
03
UNE ATTENDE INACHEVÉE
古睖.久古 LIN YU-TA
2022
木製0.5mm筆芯、葉片(書寫者劉彥宏)
尺寸依場地而定
feuille, bois réduit à la main en même taille de la mine de crayon
Dimensions variables
04
L'INTRAITABLE
古睖.久古 LIN YU-TA
2022
落葉、再生紙
尺寸依場地而定
feuille morte. papier recyclé
Dimensions variables
05
MÉMOIRE / TRACE XI
莊馨怡 CHUANG Hsin-I
2015
指紋, 蠟
尺寸依場地而定
cire, empreinte digitale, ampoule
Dimensions variable
07
ËTRE DE L'ABSENCE III
莊馨怡 CHUANG Hsin-I
2022
油菜花粉, 家族物件
尺寸依場地而定
pollen, objet familial
Dimensions variables
08
ËTRE DE L'ABSENCE
莊馨怡 CHUANG Hsin-I
2014
木, 花粉, 繡線, 銀鹽舊照片(由藝術家於法國旅居期間尋獲,拍攝者不明, 攝於1952)
pollen, bois, fil, photographie trouvée (argentique, 1952, France)
30 x 30 x 5 cm 2件
09
ËTRE DE L'ABSENCE IV
莊馨怡 CHUANG Hsin-I
2022
花粉, 蠟, 木,銀鹽舊照片(皆由藝術家於法國旅居期間尋獲,拍攝者不明, 攝於1932-1952之間)
尺寸依場地而定
pollen, cire, photographie trouvée
(argentique, 1932-1952, France)
Dimensions variables
展覽系列活動 ÉVÉNEMENTS
慢談會 TABLES RONDES
01
25 / 06 / 2022
第一場慢談會|近乎/仍然-物質
藝術家|古睖.久古、莊馨怡
與談人|藝術家 李朝倉
時間|15h-17h
名額|15人
費用|免費
地點|新板藝廊
「近乎/仍然-物質」創作研究計畫慢談會,為兩位參展藝術家古睖.久古、莊馨怡於2021/11/08,11/21所執行的兩場「《重啟 - 物質性》 (Re-materiality) 創作研究計畫慢談會」之延伸。「仍然/依舊:沒有場所的場所(Mê/me : lieux sans lieux)」之展覽期間,總共規劃了兩場慢談會,每個場次將邀請一位藝術家作為「與談人」,與本計畫的兩位藝術家和來參與的聽眾,一同分享各自的創作研究,以及創作過程中所碰觸到「近乎/仍然-物質」之相關經驗與心得。
關於「《重啟 - 物質性》創作研究計畫慢談會」
《重啟 - 物質性》 (Re-materiality) 研究計劃的發想源於法國藝術家尚-菲利浦・安東(Jean-Philippe Antoine)的一個提問:如何將「當下」歸檔?他為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初步的回應,即是於2017年為導演米凱爾·萊文(Mikael Levin)的長片« Gowanus Broadside »,所創作的聲音作品「JUSTGOTTALETTHISTHING」。在其創作自述中,清楚地說明了藝術家如何在影像的灰域(grisaille)中,利用非物質(如聲音)來創造一種動態勢能(motif),進而在影像中產生信號般的強度。然而,這無以名狀的強度,並無法幫助觀者辨識出某特定主體的存在(聲音的來源和影像的內容有時是錯位的),卻足以彰顯某種感性的物質狀態之在場。在「JUSTGOTTALETTHISTHING」這件作品中,藝術家成功地透過聲音(非物質)具現(actualiser)了一種物質性、一種感性的在場,進而為「當下」歸了檔。也因此,這件聲音作品啟發了本計畫的核心問題意識 - 究竟是何種物質性,能將作品中非物質的狀態(或強度)傳遞給觀者?
關於「《近乎/仍然-物質》創作研究計畫慢談會」
傅柯在《詞與物》中提到,在歐洲的文化語境中,《唐吉軻德》是第一部文學作品讓符號脫離相似性的霸權,標誌著詞與物的一種新經驗。「詞語」捨棄了它們作為符號的本性,並且第一次顯露出自己和「事物」是多麼地不相容。在這時空背景(文藝復興和古典時期之間)之下,書寫與物質不再彼此相似,符號的失效把物質的可見性,還給了兩種不可見的主體狀態(或兩種知識型) - 詩人與瘋人。《近乎/仍然-物質》計畫中所討論的藝術家,一方面是「近乎」瘋狂的,使所有的語言符號達到一種負載之境地;另一方面,卻「仍然」是詩意的,沒有詞也沒有話語,在作品中,尋找一塊屬於「話語和物質之間的空白處」。介於言說和可觸之間,關於「不在的白皙」之表述,似乎是一段又一段「原地尋找回音的過程」。
面對當代思潮中關於「物質性」討論,台灣藝術家莊馨怡和古睖・久古透過各自的創作實踐,分別提出「回憶的物質性」和「考現的物質性」,作為思維路徑上所展開的兩個錨點。本研究計劃試圖集結美學、藝術史、藝術理論的資料搜集與二位藝術家的創作實踐,旨在初探當代藝術創作上持續發生的「物質性回返」之現象,並希望能藉此開展出其他相關的討論與研究。
02
07 / 08 / 2022
第二場慢談會|近乎/仍然-物質
藝術家|古睖.久古、莊馨怡
與談人|黃海鳴 教授
時間|18h30-20h30
名額|15人
費用|免費
地點|新板藝廊
面對當代思潮中關於「物質性」討論,旅法藝術家莊馨怡和古睖・久古透過各自的創作實踐,分別提出「回憶的物質性」和「考現的物質性」,作為思維路徑上所展開的兩個錨點,來初探當代藝術創作上持續發生的「物質性回返」之現象,並希望能藉此開展出其他相關的討論與研究。
「近乎/仍然-物質」慢談會(二)將邀請知名藝評家與策展人黃海鳴教授作為與談人,和兩位藝術家一同直接地觀照物質性,讓所謂的物質不再只是某個「可能的現實」(possible - actuel)之再現。由於不斷地關照現場作品的多重潛在性,藝術家並非僅僅賦予物質「可能的現實」,更是讓物質本身直接地成為一種「潛在的實現」,並在創作過程中自我消解。在對於作品的認知與感知的過程裡,往往會伴隨著「其他人」(共同創作的主體、觀者⋯⋯等)所留下的物質「徵象」(signe),據此,藝術家才能在其時代語境中解碼出關於「使用」(usage)的群體樣式:從一個工具關連到另一個工具,串連出一層又一層的物質「關係」網絡。然而,這源於知覺所「區別」出的「徵象」,卻也掩蓋了物質自身「不可區辨性」的存有潛能,物質性很有可能會因此成為再現政體的犧牲品。對法國哲學家柏格森(Henri Bergson)而言,只有讓物質回返到「綿延」之中,才能更近一步地討論這種「不可區辨性」。換言之,物質性只能產生在「近乎/仍然」這類「綿延」中。它並不是以徵象的方式呈現於「現實平面」上,而是以潛在的「痕跡」不斷地實現著一道道失衡的臨界線。
展覽系列活動 ÉVÉNEMENTS
⼿指運動會100公分競走
14H 新板藝廊 |免費入場|每場20人額滿截止
手指運動會是二場創作體驗活動,邀請大朋友與小朋友一同體驗「用葉子走路」的感受,一起以手指作為雙腳,並將這對「左右腳」各自踩踏在一片葉子上,來模擬出(人類或怪獸)「走路」的動作。用上述的方式漫步在路上、山間或海邊,把自己當作是一位沒有行囊的旅人,藝術家古睖・久古將在本活動中分享自己2012年於巴黎市中心執行之行為作品〈指紋即步履〉(Empreinte = le pas)的創作經驗與過程意義,並引導參與的民眾,從思索「要如何用葉子走路?」開始,進而去探測「自然與日常行為之間的關係」。兩片葉子就像是一雙鞋子般,在行(疾)走的過程中會有所磨損,這時,若有一片葉子偶然地落在面前,這樣,或許我們就可以繼續走下去。這一連串由三片葉子所編織出的舞步,是尋常的手部韻律,也是不經心的自然脈動,讓看似意義不明的反常行為(也許我們曾經想過),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實踐(仍然與依舊)。
01
06 / 08 / 2022
活動結束
02
13 / 08 / 2022
活動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