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莊馨怡CHUANG HSIN-I

記|念​ 09

MÉMOIRE / TRACE  IX

2014

油菜花粉、木、玻璃

Ø 130 mm

pollen,bois,verre

Ø 130 mm

Le terme « 缺席的存在  (Être de l’absence) » y figure en pollen est extrait du journal intime que j’ai écrit après la disparition de ma grand-mère .

藝術家用指腹沾黏會掉落的花粉,以壓印的方式在透明的玻璃球上寫下了「缺席的存在」,試圖讓觀者藉著「閱讀」的過程,讓文字在話語的外緣中抹消它自己,進而喚回那遙遠的、捉摸不定的、幾乎要消失的「回憶狀態」。​

不管是玻璃球本身吹彈可破的表面張力,還是藝術家特意留下來的碎裂節點,都讓回憶中的知覺狀態有了不同的表述方式。作品中出現的每一個字,並非是為了去尋找另一種詮釋的可能,而是希望透過現場的物質性,將意義隱藏起來,讓閱讀過程可以在純淨無暇的情形下,離開語言空間的闡釋狀態,讓話語保持在觸發狀態。字面上的只不過是個貌似表象,無法傳遞也無法再現,每一個字上面的情感重量。​

這顆玻璃球在展牆的最角落、在需要觀者抬頭仰視的位置,僅僅被兩根纖細的木籤所支撐著。這份不穩定的脆弱與墜落感,被放置在一個令人擔憂的高度上,形成了一種「弱力佈置」,在細微的平衡上描繪缺席者的重量。藝術家以移動展板增加隔間,使觀者的行走移動因為空間路徑曲折的增加而延展了身體感,而展板的移動性也與作品所身處的弱力狀態保持對話,為物質招喚脆弱性 ,稍稍晃動了空間裡那些穩定的邊緣,改變了當下所身處空間知覺。回憶中的物質性透過高度的差異在現場並置,不僅和觀者在思維層次中有了文字上的「共鳴」,更在實際的空間經驗中產生感受上的「迴盪」。真實的身體知覺往往不同於思辨所建構的理解系統,缺席與在場,以互不相屬的形式,懸在那裡,卻始終與說話者本人保持著最親密的關係。​

Photo|莊馨怡 CHUANG Hsin-I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