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莊馨怡CHUANG HSIN-I

缺席的存在

ÊTRE DE l'ABSENCE

2014

木, 花粉, 繡線, 銀鹽舊照片(由藝術家於法國旅居期間尋獲,拍攝者不明, 攝於1952)

 

pollen, bois, fil, photographie trouvée (argentique, 1952, France)

30 x 30 x 5 cm 2件

沿著展場空間,沒入最後一個展間前的一片牆面上銜著一對原木框,承載著花粉的重量,倚著牆撐起了兩面時空交錯的平台。而置於木框中心兩幅方正布框,被花粉亮黃色的光芒給圈圍了起來,彷彿是陽光滿溢的日夢。藝術家轉換了作品外框與牆面之間的關係,並不選擇框裱作品常見的直式掛上牆面的形式,而是正面向上的橫式懸空,為的是引導觀者接近作品,試圖找尋與觀者互動的身體性。如此的展呈部署,喚起了更為直觀的空間覺知,

 

影像的內容提供一部分理解作品形式的途徑,對藝術家而言,作品中的圖像並不作為任何再現的應允。讓我們得以和回憶直接「面對面」的,是沉默在表現形式之下,持續發生在創作過程裡的物質性軌跡與跡象。為此,藝術家以紗線為筆觸,依著舊相片的鋼印花邊展延,在回憶邊緣招喚熟悉又陌生的兒時家屋內外景象,持續勾勒理不盡的毛邊與數不清的模糊,彷彿在過往的記憶中,清晰不過是黑與白之間的漸進,乾淨也只是濃與淡之間的過渡。

 

作品中的花粉來自於農地休耕期間所栽種的油菜花種,其輪替的特質訴說著一段特殊的時間性。這源自於物質生成過程中的過渡狀態與隱藏在花粉裡的過程性,透過繁複操作的針線細節,藝術家讓法國尋獲的銀鹽舊照片協同花粉氣味,纏聚在看不見的層層疊疊裡,影像與刺繡圖像細微的接縫空間因此曲折成了一道秘密皺褶,蘊含被遺忘的時刻與事件。

 

如果在木框與布面之間有著一道護城河般的空隙,還原了藝術家回憶中的縫隙,那麼填入其中的花粉則是回憶的具體殘留,無法飄落也難以飛揚,就只是懸著。作品中感知的構成並非是為了再現任何記憶中的事件而出現,而是希望能提供觀者一條感受的路徑,與藏匿在時光反面的回憶相遇。因此,回憶的物質性也不是透過作品的私密特質而被彰顯出來,而是藉由不同身體記憶之間的知覺現象關係,漸漸萌生出的一種有間距的迫近。換言之,它並不像是創作者自白的描述形式,反而比較像是在創作過程中物質自身的第二度表述。

Photo|劉彥宏 LIU Yen-Hong, 莊馨怡 CHUANG Hsin-I

bottom of page